今天要談的是「母音清化」。
在初學日文時,一定會學到「です」這個詞
例如,私は学生です。(我是學生。)
這時候,老師一定會把最後的「です」唸作/des/,而不是/desu/;
仔細聽字典「です」的發音,「す」,只有輕輕的發/s/,而不唸成/su/。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?
這就是今天要說明的日文發音規則。
當日文的/i/、/u/*兩個音出現在詞尾,或前後皆有無聲子音時,會發生「母音清化」。
(*/i/、/u/包含い段音:いきしちにひみり;う段音:うくすつぬふむる)
什麼是母音清化?就是只唸出子音,而且聲帶不會震動。
以上面的「です」做例子,
「です」的「す」以/u/結尾,是う段音,且出現在詞尾,因此發生母音清化。
這時「です」要唸作/des/;「す」唸作/s/,沒有/u/的音,不唸作/su/。
然而嚴格來說,並不是不唸出/u/,而是/u/發生輕化,變得不明顯。
在唸「です」的「す」時,嘴形還是要保持/u/。
「です」的唸法用國際音標IPA寫作[desɯ̥]。
其中[ɯ̥]就是發音清化的「す」的唸法,也就是在字典中聽到「です」的「す」。
(「す」的發音為[sɯ̥],請參考「日文的は行發音」)
在唸到「です」的「す」時,可以把手放在喉嚨,聲帶沒有震動才是正確的唸法,但嘴形仍然要保持唸/u/的樣子(嘟嘴)。
這種母音清化的例子還有很多,
同樣在詞尾發生母音清化的有:
瑞士,スイス,本來為/suisu/,要唸作[sɯisɯ̥]
起床,おきます,本來為/okimasu/,要唸作[okimasɯ̥]
(本文音標符號同時用/ /與[ ],請參考「英文的音標符號 」)
而前後皆有無聲子音的例子有:
我們,わたしたち,本來為/watasitati/,要唸作[wadasi̥datʃi]
鉛筆,えんぴつ,本來為/enpitu/,要唸作[enpi̥tsɯ]
學生,がくせい,本來為/gakusei/,要唸作[gakɯ̥se:]
(「せい」的音標[se:]有一個冒號,請參考「日文發音規則1」)
不論是在詞尾,還是在詞中間,指的都是同一種現象,就是母音清化。
在聽日文時,常常會有些音節聽不清楚,不確定子音到底是哪一個,這有可能是因為母音清化的緣故。
有趣的是,透過上述的舉例可以發現,
在「私は学生です。」這句中,出現了三個母音清化:
[wadasi̥ wa gakɯ̥se: desɯ̥]
私 は 学生 です
在初級時學到「私は学生です」這個句子。
老師一般都把重點放在說明「は要唸作wa,而不是ha」,這點當然非常重要。
但是「です發生母音清化」這點也是日文的發音規則,存在一般的對話之中。
部分老師可能沒有說明這個規則,或只有糾正「です」的發音,而忽略其他母音清化的例子。
雖然看似小地方,但不正確的發音,聽起來會相當刺耳。
若想把日文學好,就必順多加留意,才能夠說出道地的日文。
以下是今天的重點整理:
延伸閱讀:
日文發音規則1:母音延長(Vowel geminatio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