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名稱:腦筋急轉彎(Inside out)
上映時間:2015年
大意
這部電影的敘述方式非常特別,是從一個小女孩腦中的六個虛擬人物出發,這六個角色分別是樂樂(Joy)、憂憂(Sadness)、厭厭(Disgust)、怒怒(Anger)、驚驚(Fear),分別代表人的五種不同的情緒。
他們生活在主角萊莉(Riley)的腦中,可以看到主角經歷的事情,並負責控制主角的感覺。當樂樂佔據主控臺,主角就會變得快樂,並用快樂的心態看待眼前的事物,而若是憂憂碰觸主控台,主角就會瞬間陷入悲觀,其他角色亦然。
主角萊莉(Riley)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,她和爸媽一起住在明尼蘇達州,原本她過著相當快樂的生活,腦中的五個角色幫她在家庭、友情、運動各方面,都建立著穩定的關係。然而,因為父親工作的綠故,他們全家要搬到舊金山去定居。萊莉也因此被迫展開新生活,而一切都很不順利。先是搬家遇到了問題,在學校新生活不順。
同時,在萊莉的腦中,樂樂努力讓萊莉保持快樂,讓她用開心的心情面對一切。同時,憂憂卻一直在旁邊「搗亂」,一會兒碰主控臺,讓萊莉陷入悲傷,一會兒又碰核心記憶,使萊莉的回憶染上憂鬱的色彩。結果,憂憂不小心讓萊莉的核心記憶跑到大腦的深處,更糟的是,憂憂自己和樂樂也被吸到大腦深處,被迫離開主控台。
這時,萊莉正面對著生活中的種種不順,而此時主控台只剩下討厭、憤怒與害怕的情緒,萊莉只能用這三種情緒處理事情,她開始對家人厭煩、對朋友生氣,甚至連最喜歡的曲棍球都放棄了。絕望之下,她已經無法控制情緒,對新生活失望,陷入無法思考的狀態,準備一個人逃家,回到明尼蘇達州。
另一方面,在萊莉的腦中,樂樂、憂憂和萊莉的核心記憶來到了大腦的深處,樂樂努力回到控制臺,但卻一直遭遇困難,一旁還有憂憂不斷製造麻煩。她甚至一度拋棄憂憂,然而卻失敗了,因此而掉入記憶山谷。
此時,萊莉已經開始逃家,限入失控的狀態,她的家人因連絡不上而非常擔心。就在這時候,在其他記憶、情緒的幫助下,樂樂逃出記憶山谷,她明白萊莉不能缺少任何一種情緒,負面的情緒有時反而能幫助思考。因此她孤注一擲,用飛躍的方式,總算和憂憂回到主控台。
回到主控台後,原本已經不能控制的主控台,在憂憂的協助下恢復了;萊莉也瞬間清醒,立刻返回家裡。到家後,她們一家三口相擁而泣,明白家人間最重要的東西。
經過這次的事件後,萊莉重新建立起之前的友誼、曲棍球,甚至新增了更多與他人的連結,而主控台也增加了更多的功能,能夠應付即將進入青春期的萊莉,萊莉展開了全的生活。
在電影最後,除了萊莉之外,每個角色的腦中也有一個主控台,裡面住著六個基本情緒,大家應對事情的方式不同,也構成了不同的性格。這些情緒缺一不可,都是組成人的重要因素。他們在每個人的腦中,默默地協助每個人,讓大家越來越好。
心得
這部片的故事相當感人,以動畫的方式呈現,但絕對適合大人觀看。
內容觸及家人間的相處、小孩的成長、適應新環境、朋友間的互動等,不論處於哪個階段,都一定遇過類似的情形,主角們的反應,常會引起共鳴,回想自己當初遇到同樣情形時的應對方式。
片中有許多關於大腦、記憶的處景、名稱,都用動畫呈現運作的方式,有助於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記憶。
最重要的是,影片對於情緒的觀點,以往我們都會積極的陪養正向情緒,對於悲傷、憤怒等負面情緒,會想辦法避免、克制。在這部影片中,一開始也是這樣的想法,樂樂不斷地讓主角更正向,但是其他情緒則一直幫倒忙,尤其是憂憂,似乎因為她而差點了毀了萊莉。但是,憂憂雖然悲觀,但她不只在一處幫上忙,當樂樂興奮地往前衝時,總是忽略了許多細節而走入歧途,好幾次都是靠著憂憂的幫忙脫困;在最後的緊要關頭,也只有憂憂才能救回失控的萊莉。這些總總都顯示著憂憂不可缺少。
這也告訴我們,正向情緒有其優點,但也容易造成失誤,負面的情緒雖然會造成衝突,但也能幫助人解決困難。悲傷、生氣、心情不好時,有助於理性思考;相反的,快樂時,常會過於樂觀,忽略現實情況,只顧著往前衝,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,或用錯誤的方法做事。
因此,人的每種情緒都是不可缺少的,少了一種情緒就會不完全,每種情緒都構成我們現在的樣子。
整個故事用比喻的方式,呈現大腦的運作情況,穿插於現實與大腦中,看完後體會相當深刻,將抽象的情緒具象化,對於情緒運作的方式提供另一個想像。
看完之後,偶爾也會想像自己腦中也住著六個小精靈,他們在裡面控制我的情緒。在面對情緒的低潮時,也會試著較理性的面對,想想現在的情緒對我有什麼幫助,不會只想著逃離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