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」共考五科,分別為「國文」、「漢語語言學」、「華語文教學」、「華人社會與文化」、「華語口語與表達」。

其中最不容易準備的應該是「華語口語與表達」了。前四科皆為筆試,先做過考古題,再開始練習、找書來看,並不難準備。

最後一科考的是口說,要求標準、正確的發音、語法。若沒有特別練習,很難通過這一科。

 

本篇指出應考「華語口語與表達」的注意事項與改善方法,分為「基本要求、語音、詞彙、語法」四個方面說明,最後再提出準備考試的方法。

在往下看之前,可以先做做考古題(201120122013201420152016)。每年的口說有四個場次,題目內容皆不同,但只擇一場次公佈考古題。

 

一、注意事項

【基本要求】

●語速與停頓

大多數的人都能在一分鐘內唸完下面的所有詞:

(2014考題)

但考試並非唸越快越好,而是只要在時間內完成就好,重要的是盡可能發音標準。

想像自己在對初學中文的外藉人士說話,速度放慢,適當停頓

例如:臺灣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兩大問題。(2016考題

在這句話中,「臺灣、面臨、少子化、高齡化」後面皆要稍作停頓,而不是一口氣讀完。

 

【語音】

●捲舌音ㄓㄔㄕㄖ

捲舌音是許多的人問題,要不是完全沒有捲舌,把「四十」唸成「ㄙˋㄙˊ」,不然就是矯枉過正,把「四十」唸成「ㄕˋㄕˊ」。

一時之間要養成捲舌的習慣並不容易,因此可以用「翹舌」的方式,把舌尖稍微往後拉即可,遇到捲舌的字時,把舌頭前端往後拉就好。

考試時,可以趁著空檔,先快速掃過題目,注意有捲舌音的字,才不會唸到一半不確定是否捲舌。(考試不能帶筆,只能用記的)

●舌根音

不分是另一個難點。沒有大問題,但是卻常常被發成,或是分不清楚。例如:凌晨(2015考題)。前一個是,後一個是

同樣的,要在短時間內自然發出舌根音不容易,因此當遇到時,把下巴往下拉,會發出很像的聲音,如此可以區分出ㄥ,並且避免舌頭位置不正確,造成錯誤發音。(遇到ㄥ時,下巴往下拉,舌尖便不容易頂到上顎,也因此不會發出

另外補充,「風」不要唸成[foŋ],要唸[fəŋ],中間沒有[u]或[o]的音。同樣的,「夢」、「崩」也是一樣。(將風唸成[fəŋ]聽起來很奇怪彆扭,但這樣才是華語教學時的標準發音,且這幾個字很重要,不時出現在考題中)

●舌尖音

舌尖音沒有大問題,但有時會不夠標準。結尾的字,如「今jin」、「天tian」,最後舌頭一定要往上頂到齒齦

結尾的字較沒問題,但結尾的字常常發得不夠標準。特別是結尾的字出現在詞首時,例如「萬一」,「萬」wan最後的n很容易不見。

●聲調

受閩南語影響,部分臺灣人的一聲不夠高,調值大約只有44,標準的調值要在55,要稍微費力才能發出。可以試著把一聲唸成比自己平常習慣的發音再高一些。

二、四聲的變化並偏不夠明顯,上揚、下降都太短,要再「誇張」一點。

三聲要先下降再上揚,多數人音調下降後只稍微往上拉一點,沒有上揚到正確的高度,要再刻意往上拉一些。多數人三聲的上揚不夠,特別是在詞尾時。

●鼻化音

鼻化音是指母音帶有鼻音,同樣是受閩南語影響。例如,「他」這個字常會變成帶有鼻音。仔細比較「們」、「倒」,可能會發現兩個ㄊㄚ的發音不一樣:「他」帶有鼻音,「塌」沒有。「他」帶有鼻音就是受閩南語影響變成鼻化音,考試若唸到「他」時,特別注意不要唸成鼻化音

●連音

語末助詞「啊」不能全讀成「」,要根據前一字的尾音連讀。以下用漢語拼音標示讀音:

「好啊」:hao wa   → 讀成「哇」

「你啊」:ni ya      → 讀成「呀」

「看啊」:kan na   → 讀成「哪」

盡管題目都是寫作「啊」,但是一定要根據前一字的尾音唸成「哇」、「呀」或「哪」。

帶「啊」的詞幾乎每一年的考題都會出現。

●兒化韻

幾乎每年都會出一題有「兒」的詞,除了出現在雙音節詞語中,「兒」也會在短句或短文中:「飯館兒、這兒、快點兒」(2011)、「寶貝兒、這兒」(2012)、「小花兒、怎麼回事兒、小孩兒」(2013)、「一點兒」(2014)、「慢點兒」(2015)、「旁邊兒」(2016)。

「兒」不用唸得和中國人一樣的兒化,但也不能唸成單獨一個音節,兒化韻的唸法就是,將「兒」和前一個字連成一個音節,千萬不要分成兩個音。

 

【詞彙】

●生難字詞

考題不會刻意出很難的字詞,但是偶爾會有易混淆詞,如「穩wun、隱yin」、「崖iai、涯ia」,乍看之下可能會搞錯讀音。又如「驀然回首」的「驀mo」。

建議在唸每一題之前,眼睛快速看過該題的每個字,看到不熟的字先確認好發音,以免遇到不熟的字,一時反應不過來,中間突然停頓或唸錯後再修改,都會影響成績。

 

【語法】

●有字句

受閩南語影響,「S+有+V」的句子已經大量出現在臺灣人口語之中,「你有吃飽嗎」、「我有去上課」,這些句子都要避免。

考試的第五大題「短述」,要求三分鐘的即時演說,一不小心就會將「有字句」脫口而出。

 

二、應試準備

【做考古題】

在看任何的應試心得前,先自己做一份考古題,確實計時,甚至可以錄音,全部完成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。

做完之後,大概可以知道自己要加強什麼(時間分配、咬字、語法等),接著再有意識地注意平日的發音。

記得,考口說時不能帶筆,也不能在考卷上做任何記號,只能用眼睛看。因此,平日要自覺地注意捲舌音、舌根音等問題,不要養賴用筆標記、打草稿。

 

【預想答案】

第五大題的三分鐘「短述」是試卷最難的部分。看字讀音還可以自我提醒不要犯錯,但憑空說故事則很容易露出馬腳。「預想答案」就是針對這題的準備。

觀察近年考題的第五大題:

我的家鄉(2011);

談臺灣的小吃(2012);

介紹一本好書(2013);

一次難忘的旅行(2014);

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(2015);

拍出一張好照片(2016)

題目的共同點都是要求說自己相關的經驗。因此不妨預設幾個題目,例如「放假時喜歡做的事」、「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」等,事先想好草稿,才不會臨時腦袋空白,說不出話來。

考試時,一翻開試卷就先看最後一題的題目,中間作答時的空檔可以先在腦中擬答,想好要說的內容與架構。

 

【聽新聞報導】

前面提到,平日要自覺地練習。實際上,若平日說話非常「字正腔圓」,身邊的人聽到會覺得很奇怪。因此,在考前的一個月開始加強練習即可。除了上述的注意事項,可以每日聽新聞報導,可以參考中國的新聞,藉此讓自己習慣較標準的發音,習慣後,在發音時心裡也會比較踏實,不會唸得很不確定,或是太過做作。

 

以上為準備「華語口語與表達」的心得分享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